您当前的位置: 湖南自考网 > 复习资料 > 文学类 > 文章详情

湖南自考汉语言文学:00540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

2017-10-10 16:41:30
来源:湖南自考生网

00540外国文学史考试课程是湖南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考课,以下由湖南自考生网收集整理的复习资料中,部分标注有“参见教材”的,请考生们自行在教材中查找并在以下资料中补充完整以下为该课程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的复习资料。本文由湖南自考生网原创,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网址链接!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二)(1830——1871)

第一节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1830年7月,“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

1830——1871时期文学的背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①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的两次起义;

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等等,都反映了劳资矛盾的尖锐性,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现实的黑暗和丑陋,使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了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②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特别是细胞、能量守恒和生物进化三大发现更是举世瞩目。

③承前启后的现实主义传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18世纪末,席勒首次提出“现实主义”概念,界定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基本的创作倾向;

19世纪20年代,斯丹达尔率先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纲领;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进一步奠定和发展了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客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

把现实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通过客观真实的生活画面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本质。(客观真实性)

冷静观察,客观描绘社会现实;抨击社会弊端;剖析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社会罪恶的根源。

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②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批判“金钱的罪恶”;

暴露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用人道主义方法改良社会制度。

③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塑造最多的是个人反抗社会的典型:“英国小人物”、“俄国小人物”。

补:典型环境:①时代大背景;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典型性格:①人物的共性;②鲜明独特的个性。

 

第二节 斯丹达尔,原名:亨利贝尔。

1、创作 

斯丹达尔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意大利绘画史》中,最先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

在著名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了艺术必须适应时代潮流。《拉辛与莎士比亚》因此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阿尔芒斯》是斯丹达尔的第一部小说,在人物塑造上运用了心理分析的技巧。

在《法尼娜法尼尼》中,塑造了烧碳党人的爱国者形象。

长篇小说《巴玛修道院》中的贵族青年法布利斯。

《红与白》(《吕西安娄凡》)。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斯丹达尔创作的高峰。

2、从《于连》到《红与黑》:(《红与黑》鲜明的政治倾向。)

小说原名《于连》,1830年出版时改为富有象征意义的《红与黑》,并加副标题“一八三O年纪事”。这表明了作者通过描写当代法国两种对立的力量和斗争,反映社会现实,批判复辟王朝的创作意图。

因此。《红与黑》首先是一部政治小说,一部通过爱情故事而写的政治小说。这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所决定的。

3、“红”与“黑”的含义:

“红”,指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色军装,代表了资产阶级革命力量。

“黑”,指教职人员的黑色教袍,代表封建教会反动力量。

书名《红与黑》,象征着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

“红”与“黑”还象征了于连的二个人生目标:

“红”——红色军装,象征将军。

“黑”——黑色教袍,象征神甫。

《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小说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三个典型场景(维立叶尔市长家、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现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罪恶和黑暗,也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惟利是图的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倾向。

 

第三节 巴尔扎克,原名:奥诺雷巴尔萨。

1、《人间喜剧》

——是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总集。共有长、中、短篇小说96部。它采用分类整理、编目和人物再现的办法,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连成一个整体。全部作品分成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主干部分,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六个部分。

《人间喜剧》用“编年史的方式”,完整地反映了巴尔扎克的时代,描写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作品中巴尔扎克表达了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舒昂党人》是《人间喜剧》的第一部作品(成名作),是他第一部署名巴尔扎克的作品,是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

巴尔扎克善于从经济角度写社会。(斯丹达尔善于从政治角度写社会。)

《纽沁根银行》银行家纽沁根的发家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马克思说《幻灭》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

马克思说巴尔扎克在小说中“以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而著称”。

巴尔扎克1831年参加保王党,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

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人间喜剧》就是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2、巴尔扎克思想的矛盾与创作的关系:

巴尔扎克的思想是矛盾的。他是一个中小资产阶级作家,但又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在哲学思想上,他基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也没有摒弃反科学的神秘主义。这构成了巴尔扎克世界观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作为一个保王党人,他的思想倾向是带有明显的贵族色彩,可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他的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倾向和政治立场。这种思想的矛盾性反映在创作中也是矛盾的。

恩格斯在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贵族阶级方面”,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但他又辛辣地讽刺那些贵族男女,描写他们在资产阶级暴发户逼攻下必然失败、毁灭,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并且毫不掩饰地赞赏他的政敌共和党英雄们。

巴尔扎克之所以能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往往决定于他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克制作家思想中的消极部分,这是现实主义的胜利。考试资料

3、《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人间喜剧》用“编年史的方式”,完整地反映了巴尔扎克的时代,描写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衰亡史,两者构成了《人间喜剧》总集的“中心图画”,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首先,《人间喜剧》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进攻下必然灭亡的历史。但是,贵族的陨落毕竟使巴尔扎克黯然神伤,他对曾寄托莫大希望的同盟者的灭亡深表同情

其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与封建贵族没落的画面相对应又相交织的是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迹图。巴尔扎克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出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发展史。

再次,《人间喜剧》十分注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最后,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是《人间喜剧》的又一重要内容。

 

第四节 狄更斯

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唯一能与莎士比亚媲美的大作家。是维多利亚时代前期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狄更斯三个时期的重要作品:

第一时期:《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成名作;

《奥利佛退斯特》改编为电影后中文译为《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

第二时期:《马丁朱什尔维特》、《董贝父子》;

第三时期:《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近似自传体的小说;

此外还有《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考试资料

2、狄更斯人道主义的特点:

狄更斯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同情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谴责造成人民痛苦的统治者、官僚机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但他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同时,主张通过小人物的温情、道德感化来改造社会、改造资产者,他反对暴力革命,企图用阶级调和来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也是矛盾的。

3、简述《艰难时世》的主要思想内容:(三点)

《艰难时世》内容主要是对劳资矛盾的描写和对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的批判。

1)《艰难时世》反映了40-50年代英国尖锐的劳资矛盾。狄更斯没有被社会表面的繁荣与和谐所迷惑,他看到了当时社会的根本矛盾——劳资矛盾,看到了社会危机。

2)他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揭露这个繁荣盛世其实就是冷酷无情的、扼杀人性的艰难时世。

小说通过以葛雷硬、庞得贝为代表的利己主义哲学,揭露了功利主义哲学扼杀人性的罪恶。

3)通过西丝为代表的善良人感化冷酷的资产者的设想,集中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4、《双城记》的主题思想:

《双城记》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从揭露贵族的残酷压迫到描写人民的自发反抗,直到反映人民暴动的燎原烈火和摧毁贵族政权的大革命,狄更斯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双城记》的写作目的:是出于狄更斯对英国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忧虑。狄更斯想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起警钟。这部历史小说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

 

第五节 果戈理

“俄国散文之父”——车尔尼雪夫斯基。

1、创作

“自然派”创始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成名作:《狄康卡近乡夜话》(狄康卡——作者的故乡)

《彼得堡故事集》中最出色的是几篇描写“小人物”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和《外套》。

2、讽刺喜剧《钦差大臣》的思想意义:(否定官僚制度)

果戈理在《钦差大臣》中以犀利的笔锋批判和嘲讽了整个腐败的沙俄官僚集团,无情地揭开了他们的丑恶面目,显示了黑暗王国的真实图景,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一幅群魔乱舞的百丑图,揭露了沙皇专制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主要人物:骗子赫列斯塔科夫和某市市长。

3、《钦差大臣》的艺术特色:

①辛辣的讽刺。

嘲讽了整个沙俄官僚集团。

②结构完整而朴素。

市长的一句话展开了戏剧的情节,宪兵的一声喊宣告了剧情的结束。

③别具匠心的哑场收尾。哑场充分发挥了戏剧作为一种舞台造型艺术的作用,具有雕塑美、增强了喜剧讽刺效果。

4、《死魂灵》的主题内容:(否定农奴制)

1)《死魂灵》通过乞乞科夫走访了5个地主购买“死魂灵”的过程,描写了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期农奴主阶级衰亡的历史,揭示了专制农奴制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

2)形象地描写了带着血腥味儿走上社会舞台的新兴资产阶级,对这个阶级的与生俱来的掠夺性和对金钱的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

5、《死魂灵》艺术成就:

⑴显著艺术特点是:含泪的讽刺。鲁迅先生把果戈里的讽刺称做“含泪的微笑”。

⑵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从俄国现实生活中提取出来,从环境、肖像、语言、动作精确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如:梭巴开维支的粗笨、泼溜希金的乞丐般外表。说明了农奴制、寄生生活对人性的扭曲。

⑶广泛运用抒情手法(抒情插笔)。有关于祖国、人民前途的关心,有关于人物出场的评价。把祖国比喻为三驾马车,反映作者的爱国热情,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湖南学历提升报名热线:
蒋老师QQ咨询 QQ咨询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2024年自考、成考、网教报名进行中,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自考生网微信公众号、客服咨询号,即时获取湖南自考、成考、网教最新考试资讯。

  • 湖南自考官方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免费拿资料

  • 微信扫一扫咨询

  • 微信扫一扫咨询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联系方式 :QQ(393848300)

3、如转载湖南自考生网声明为“原创”的内容,请注明出处及网址链接,违者必究!

市区导航: 长沙市自考  |   株洲市自考  |   湘潭市自考  |   衡阳市自考  |   邵阳市自考  |   岳阳市自考  |   常德市自考  |   张家界自考  |   益阳市自考  |   郴州市自考  |   永州市自考  |   怀化市自考  |   娄底市自考  |   湘西州自考  |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各高校,真实可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实际政策和官方公告为准!

湖南求实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23047号-2